“周末理论大讲堂”(第四讲)

发布日期:2019-05-13    浏览次数:

5月10日,思政部全体教师在办公室集中收看学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第四讲视频直播。“周末理论大讲堂”第四讲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丰子义教授主讲,系统地讲解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首先,丰子义教授介绍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及其理论价值。其次,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确立了新哲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然后,讲述了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及其意义,丰子义教授梳理了创立脉络,马克思《博士论文》是理论批判,《莱茵报》转向了政治批判,《德法年鉴》是实际斗争和政治批判,《1844年手稿》中阐述了自由自觉的活动,《神圣家族》中提到了物质生产;同时说明了其意义在于把实践看作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揭示了生产实践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阐明了生产实践与其他实践形式的关系。随后,丰子义教授还提到了要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其中分析了“现实的个人”的活动要分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需要的生产、人自身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最后,教授提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基本原理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并对其中几个核心的概念做了深入分析。